股票配资杠杆-股票配资平台开户
股票配资平台开户

新能源汽车板块又火了!六大公募最新解读

发布日期:2024-04-10 03:43    点击次数:126

  

新能源汽车板块又火了!

  近日,不仅多部委表态加大力度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小米汽车的正式发布又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添上“一把火”。资本市场也随之表现,今年2月以来,新能源汽车指数涨超20%。

  究竟新能源汽车板块大涨,行情持续性如何?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空间及趋势?哪些细分领域具备投资价值?未来新能源汽车领域面临哪些风险和挑战?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六位基金经理,共同探讨上述问题。

  他们分别是:

  博时基金权益投资四部投资总监助理兼基金经理 郭晓林

  创金合信气候变化责任投资基金经理 寸思敏

  大成新能源基金经理 王晶晶

  信达澳亚基金基金经理 李博

  长城全球新能源车QDII基金经理 曲少杰

  平安基金基金经理 莫艽

  这些基金经理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度过高增速阶段,目前处于中高速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行业正加速出清,龙头公司显著受益。中周期看,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叠加各个细分环节的新技术不断涌现,空间和机会依旧很大。

多因素助力新能源汽车板块大涨

中国基金报记者:WIND数据显示,今年2月以来,新能源汽车指数涨超20%。新能源汽车板块大涨,背后的支撑逻辑是什么?行情持续性如何?

寸思敏:近期新能源汽车板块表现较好,有三条逻辑支撑:首先,政策端利好不断,鼓励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总量端持续友好;其次,产业格局正在优化,3月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明显提升,产业进入真正的油电平价;最后,中游各环节迎来补库存周期。

  关于行情持续性问题,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中游行业的贝塔从极度悲观到中性,在供给出清前,整体判断是震荡行情。但持续看好阿尔法收益,在中性贝塔的市场环境下,下游整车端和中游以电池为代表的具备竞争力的环节,有望穿越周期,获得中周期业绩的持续兑现。

曲少杰: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2024年后的前两个月表现略显不足,其中2月份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分别为46.4万辆和47.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6%和9.2%。且春节结束后,许多车企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直接或间接降价。销量下滑以及价格战的悲观预期下,新能源汽车指数前两个月表现相对较差。

  但是进入3月份后,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三大利好:首先,产销开始恢复让市场重拾信心,二是价格战的情况有所缓解,三是商务部推动汽车以旧换新将推动新能源汽车未来销量保持较高可期待性。

  新的具有更高性价比的爆款车型不断吸引购车人的关注,如某米SU7的上市异常火爆。国内新能源汽车将不会缺乏热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竞争力将日益增强,并不断产生好的投资机会。

李博:支撑逻辑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政策支持与产业的规划;二是车企的技术进步与产品的创新迭代;三是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出行需求消费升级,对新能源车智能化及个性化的需求在不断提升,从而推动整个市场进步和销量增长;四是行业基本面的改善,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行情的持续性,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规模的扩大,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另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是有目共睹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差异化成为后续行情是否可以持续的一个关键点。

郭晓林:主要原因是电动车的近期销量出现较好的同环比增长,增速较为亮眼,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新车型陆续发布以及走量的车型开始降价促销。伴随二季度进入旺季,行情可以持续。

王晶晶:背后的原因:一是,年初中央财经委会议提出汽车以旧换新支持政策;二是,新能源车低端的性价比进一步提升,中高端新车型密集投放,提振了市场的情绪。市场总体竞争是偏于激烈的,后续需要观察不同车企的策略,会出现差异化。

莫艽:近期新能源汽车板块的上涨,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年初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已经处于略有绝对收益的位置;其二则是基本面变化,3月份以来,随着新能源车企的普遍降价,以及对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接受程度的日趋提升,国内新能源车的销售获得了超预期的渗透率表现,全球新能源增速预计在2024年有望实现20%以上。

  行情的持续性我们认为一般:一方面本轮上涨后,本身用稳态盈利中枢去衡量的位置水平已经不低,处于低收益率位置;另一方面,整体上大多数环节供过于求的关系并没有本质改变,阶段性基本面的反转反而会使得原本应该出清的尾部产能继续苟延残喘,而新能源车通过降价换量获取的增长,本身不太支持成本端出现明显的价格提升。因此,除非出现进一步的需求超预期,否则的话,行情不能持续的风险更大。

产业链公司盈利已现分化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已经披露的年报来看,目前和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整体盈利情况如何?

寸思敏:中游电池环节龙头公司盈利稳健;中游材料环节由于格局仍在出清,相关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有一定压力;下游车企盈利情况呈现差异化趋势,整车是典型的重资产、高投入环节,销量是盈利的前提,具体呈现如下特征:一是具备百万辆销量级的新能源车企盈利韧性较强,通过规模经济、产业链降本、高端化,盈利水平处于较高位置;二是几十万辆销量级的车企,盈利呈现比较明显的差异化,其中单车售价较高、大单品思路的车企盈利水平较高,而聚焦在10万-30万元价格带的车企,因需要持续的产品向上、技术赋能,目前阶段盈利仍有一定压力。

曲少杰:2023年汽车产业链里利润最好的环节是汽车芯片。汽车芯片的竞争格局保持稳定,并且随着智能驾驶成为车企的竞争着力点,渗透率越来越高,也是未来比较好的投资方向。

  龙头整车厂在2023年实现了利润高增长。头部的电池厂在电池价格下降的过程中实现了利润的快速增长。电池上游环节由于价格下行表现不佳。整体上看,2023年汽车产业链的盈利情况是比较好的。

李博:整体看来还是呈现一个积极的态势,但是挑战肯定是日益剧烈的,不同车企之间肯定是存在着盈利能力的差异的,那影响他们盈利能力的主要是技术创新迭代、成本控制以及营销等多方面因素。

郭晓林:除了电池龙头外,其余新能源车环节的企业面临一些盈利压力,主要原因是过去行业较快的增速吸引了产业进行大额资本开支,产能出现过剩,这些环节相比电池龙头产业话语权不足,导致产品价格下滑,盈利收窄。

王晶晶:2023年汽车行业整体营收利润均呈现改善趋势。2023年行业整体营收达到2.5万亿元,同比增加17.4%,行业整体净利润为1,042亿元,同比增加23.4%。部分头部新能源车企的盈利能力较强,可以从年报中看到,也还有不少企业仍在爬坡过程中。这是个规模效应较强的行业,各车企必然会有分化。

莫艽:从已经披露的年报来看,除了一些本身竞争力足够强的环节如电池表现不错以外,其他相关企业的整体盈利都一般。

新能源汽车进入发展“后半场”

中国基金报记者:王传福近日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经历了20年的培育和壮大,已进入一个周期性的调整阶段。就产业发展而言,你认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情况如何,处于什么阶段?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空间及趋势?

寸思敏: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度过高增速阶段,目前处于中高速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行业正加速出清,龙头公司显著受益。中周期看,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叠加各个细分环节的新技术不断涌现,空间和机会依旧很大。

曲少杰:新能源车的发展将受益于两大引擎:一是全球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的提升,二是智能驾驶将是人工智能领域中较快落地的板块。

李博: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空间是有的,而且它会随着技术的革新、政策的支撑、人才的吸纳等多方面因素一起发展。未来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渗透率肯定是快速提升的,因为现在的自动驾驶的效果越来越好用了。未来智能化的渗透率会快速上行,智能化做得不太好的车企有可能售价上跟做得好的车企会拉开。

郭晓林:中国新能源车目前处于从快速发展期到成熟期的转变。新能源车最新月份的渗透率是44%,已经接近50%的大拐点,预计在行业渗透率在50%附近盘整后会继续向上。根据资本品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渗透率显著突破50%后也会有一个快速增长期,其背后的主要逻辑是电动车会变成主流消费品,对于燃油车的售后维修等资源产生挤压,进一步吃掉燃油车份额,驱动渗透率更进一步向上突破。

王晶晶:国内新能源当前处在格局快速变化阶段。通常我们认为新能源车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电动化基本已经完成,行业渗透率今年有望接近50%。结合国情延伸出纯电、插混、增程等多种动力模式。电池产品的行业格局也相对稳定。下半场智能化的竞争,在2023年已初现端倪。例如华为和小鹏关于AEB功能的讨论和对比,又如城市NOA功能全国快速开图。

  智能驾驶的技术正在快速变化,效果迭代虽然非线性,但趋势上在加速。而市场端,多数消费者对智能化仍持怀疑态度,接受过程亦非线性。两者叠加,对于智能化整体判断会呈现阶段性脉冲式发展。此外因智能化对车的重新定义,原有包括产品定义,供应链结构,合作方式,宣传模式,品牌树立等都将发生较大变化,将加剧整车端格局变化。

莫艽: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猛,从产业链上游的零部件到下游的新能源车企,已经是全球领先的态势了,如果说前几年是百舸争流的预选赛阶段,那么现在就是淘汰赛阶段,残酷的竞争会在很长一段时间持续。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是毋庸置疑的,随着清洁能源在电力供应的占比逐渐抬升,新能源汽车的价值只会越来越大,加之电机易于控制的特性,智能驾驶的发展也离不开新能源汽车作为载体,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有望基本取代燃油车。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较高,未来如果没有大的颠覆性技术变化,不可避免地将进入低增速时代,但海外的新能源渗透率仍然处于低位,所以未来几年欧美的新能源进程将值得我们更加关注。

关注整车、电池、芯片、新技术等领域

中国基金报记者:如何掘金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资机会?看好哪些细分领域的投资价值?

寸思敏:我们相对看好整车、电池和新技术环节。

  其中整车环节,看好格局优化的行业龙头,以及新进入者、具备新合作模式、强产品周期的成长性车企。而电池环节中,在行业供给过剩阶段证明了自己能力的龙头企业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新技术环节,我们依旧看好智能化、机器人、锂电新技术等基于汽车供应链的衍生性机会。

曲少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很长,在锂矿资源、电池产业链、零部件及压铸设备、整车制造、智能驾驶等诸多环节中,我们持续看好以汽车芯片为代表的竞争壁垒更高的智能驾驶领域。汽车芯片有智能驾驶芯片、智能座舱芯片、功率芯片、MCU等几十个品类,一辆电动汽车需要用到1000个以上各种类型的芯片。整车厂想要提供更优质的驾乘体验,就不得不使用更好的汽车芯片,而汽车芯片具有比其他汽车零部件环节高得多的门槛,而且价格不菲。门槛高、价格贵、车企为了提升竞争力而争先使用,突出了汽车芯片的投资机会。

李博:个人认为不仅仅要关注当前市场的表现以及投资机会,更需要着眼于新能源车企未来的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对于这一领域的挖掘更加看重的是在更长期的维度,会关注这个车企本身的管理能力和品牌塑造能力是否在进步等。

  另外我更看重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团队能力有没有进化,以及它的发展路线跟他自身公司所具有的禀赋是不是符合来判断投资价值,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能够选到在新能源车内卷的过程中做出一些差异化的事情,让消费者不仅仅是看性价比,也在一些差异化粘性来捆住消费者。后续将持续关注整车、机器人、互联网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从而挖掘细分领域的投资价值和机会。

王晶晶:政策在销售总量上起到兜底作用,内部结构向着自主占比快速提升的方向变化。行业整体处在快速变革期,投资思路并不固定,但在目前阶段:新能源车企在格局快速变化阶段,首先要看重强势新车周期带来的销量弹性及所体现能力;最终是要落实到盈利端,可能来自定位准确的车型、可能来自成本做到极致,也可能抓住了海外的大市场。

莫艽:细分领域的话,有足够竞争力差异的电池环节相对来说更值得关注,另外一些汽车零部件的配套价值量受益于新能源车的,如果本身竞争力足够,也是值得关注的,此外在本轮淘汰赛中表现足够优秀,进而提升我们对其远期胜率判断的新能源车企,也同样值得关注。

竞争格局激烈等成为风险点

  中国基金报记者: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领域面临哪些风险和挑战?

  寸思敏: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风险依旧在于竞争格局,目前阶段是自主加速洗牌,这一阶段是自主品牌整体的胜利,当这个洗牌阶段进入后半段,车企需要新的增量,国内价格竞争会变得更为激烈,出海和品牌向上是下个阶段的重要任务。

曲少杰: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但毋庸置疑也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在这个市场里谁赢谁输充满了不确定性。随时都可能出现同类车型的新爆款取代过去老款畅销车型,没有一家车企可以高枕无忧。此外,电池及零部件等环节也存在着激烈竞争。不过,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目前有一类企业却从逻辑上具有较确定的投资机会,那就是汽车芯片。

李博:从原材料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在能源方面的资源受限,包括像锂等关键资源目前主要还是依赖进口,矿产资源价格的波动可能会影响到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和售价;从产业角度来看,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自身的优胜劣汰特征,市场正在从增量探索发展转向存量竞争。

  此外,新能源汽车也面临政策滞后的风险,需要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断优化政策,并考虑碳市场政策、碳汇和碳税,使新能源汽车相对于燃油车能够获得更多的绿色属性和变现机会。充电的基础设施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以及消费者最关心的新能源车的安全问题等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郭晓林:国内新能源车产业在最大的潜在市场美国可能会受到影响,或影响行业的远期天花板。

王晶晶:一个是竞争激烈,格局出清过程中的企业盈利将受到较大冲击。另一个是在智能化竞争中,核心软硬件环节海外仍然技术引领,能否突破关键卡脖子技术需要持续跟踪。另外,整车出海是机遇也是挑战,成熟市场对国内的出口有政策限制,而中国企业本身的国际化能力也还在建设过程中。

莫艽:内部本身风险有二,一是目前充电网络相对过去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是相比加油而言还是要不便许多,未来充电网络特别是快充基础设施的建设仍然有待进一步推进,如何保证在超大规模保有量下的并行快充也是需要解决的;二新能源车的智能化遇到了阶段性瓶颈,如果智能化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突破,新能源车可能也会随之迎来进一步的爆发。

  外部问题则主要是逆全球化过程带来的,我国的新能源发展迅速大有席卷全球之势,在此背景下欧美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这给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出海,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全球化带来一些风险和困难。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Powered by 股票配资杠杆-股票配资平台开户 @2013-2025 RSS地图 HTML地图